中央政府罕有地祭出兩招大力救股市,鮮明態度引發中港股市升浪,成交量更驚人。惟投資業界人士提醒,中央態度雖明顯轉向,但中國經濟仍處轉型初期,救市「組合拳」未見其效,心急入市的投資者宜採保守策略,穩中求勝,特別可以留意政策支持下受惠的板塊。
撰文:郭顯通 本刊記者
和尚也瘋狂!自中央一反常態表明救股市﹝表一﹞以來,中港股票雞犬升天﹝圖一﹞,網上因而流傳一張疑似僧人到證券行開戶買A股的照片,在這波中港股市「亂象」下,一歇後語應運而生:「武則天守寡──失去李治(理智)」。
「和尚買A股」可能是嘩眾取寵,但中港股市熾熱卻是有目共睹,尤其港股成交額屢創新高﹝圖二﹞,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接受本刊訪問時簡單總結:「過去中港股出現『邊緣化』現象,目前中港股市已重新受關注,流動性明顯大大提升。」
眾所周知內地企業市值佔香港股市總市值近八成,而中港股是不折不扣「政策市」,故中國經濟、政策態度絕對主宰香港股市命運。
中央大轉軚
中國經濟低迷持續經年,政府亦並非第一次出手「救市」,何解今次特別「有noise」﹝圖三﹞?有「中國最準分析師」之稱的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書面回覆本刊時指出,過去的政策在低迷狀態下「不達市場預期」,簡單而言就是「不到肉」,「但這次的反彈勢頭(Momentum of the rally)比2022年第四季更強勁」。
關鍵在於「態度」。市場普遍認為中央今次出招夠「狠心」,中國最高領導人更在中央政治局9月會議上承認「經濟出現問題」!按照慣例,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不會在9月討論經濟問題(一般只在4月、7月及12月會上討論),此外官方表明要「正視困難、堅定信心」更屬罕見(7月會議上仍在形容經濟表現平穩、「穩中有進」),房東明形容,「現在態度很明顯是『Whatever it takes』」。
「Whatever it takes」(不惜一切代價)是全球金融著名典故,話說2012年歐羅主權債券出現危機,時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(Mario Draghi)揚言要「不惜一切代價拯救歐羅」,這股破釜沉舟之勢最後真的成功平息歐羅滙率危機。今日中央這幾手「開口牌」,不禁讓人聯想到2012年的德拉吉。
換言之,接下來中央政府大方向是「不惜一切救經濟」,受訪者異口同聲皆認同中央態度明確。過去兩年,中央一直拒絕採取有力措施「撐經濟」,再追溯過去,其實十多年來中國經濟政策一直趨保守,多強調「去槓桿」,防止「大水漫灌」和經濟「脫實向虛」,今次「畫風突變」,房東明綜觀全球,「通常政策制定者(Policy makers)較少對已推出的政策表示失當,現在中國做了比較大的政策回轉,也得到市場認可﹝表二﹞。」故此,老虎證券香港投研總監陳慶煒認為雖暫未說得上真正「大水漫灌」,但組合拳態度、政策轉向絕對有助提振投資者信心。
陳慶煒借上述「歐債危機」為鏡,展望未來股市,「轉型態度表現出來之後,中央反而最終拿出來救市的錢不會大,因為市場一旦有了信心,就會自己拿錢出來買(投資),不需要央行托市」。
失血過多未埋口
中央政府態度縱使不再「照舊」,但中國經濟畢竟重傷未癒,企業發展仍見澀滯﹝圖四﹞。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中國經濟全年三季度年增長率僅約4.6%,增速放緩,癥結則是千瘡百孔:房地產市場崩潰、建築業放緩、青年失業率高企、地方政府資金短缺,「通縮」形成,企業和家庭都叫苦連天。中 港股市調頭下跌,與此不無關係。
因此,憧憬救市政策出台便能使經濟「逆周期調節」瞬間完成、企業盈利暴漲的話,只能說「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」,陳慶煒形容,中國「目前處於長期調整階段,大方向是要從原本『房地產支撐經濟』轉到高科技、高端製造業等新經濟,但目前後兩者權重仍小,即使新經濟有一定景氣,但都抵不過房地產相關行業的不濟」。事實上,中港股市,自政策出台以來時升時跌,陳慶煒直指目前「好難預期經濟、公司基本面會快復甦」,故短期投資攻略應重防禦。
守為上策 留意SFISF資金
短期最具防守力的,是在這一輪救市政策下,通過「證券、基金、保險公司互換便利」(SFISF)套得資金後投入的資產,陳慶煒解釋,「因為政策的很多細節仍未出齊,其真正效果其實仍然存疑,那麼這些合資格的公司抵押公司資產換取資金買股票,一定不會買風險太高的」,比起美股的「成長」,中港股更看重「確定」。
那麼細分來看有哪些賽道「值搏」?陳慶煒條分縷析:
一、高息股,包括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。由於盈利、分紅相對穩定,加上最可能受惠於政策,「是較保守的選擇」。舉例財政部宣布發行特別國債,以補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,政策明撐內銀;而在政策出台之前,9月中旬多家內銀宣布派發中期股息,令內銀股價顯著跑贏大市(恒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銀行指數今年首8個月總回報達23%),只不過政策出台後升幅相形見絀,據洪灝意見,則與潛在回報不及其他板塊有關。
二、必需消費品,如家電。「本身中國製造業以家電較成熟,又屬必需品,此前一直與房地產景氣相關(房子裏要有家電),現在房地產市場穩下來,這些公司的業績、分紅都穩定」。中國海關總署今年8月發布最新數據,中國家電品類前七個月出口總額逾4000億元人民幣,比去年同期多18.1%,不僅較全國整體出口增速高11.1%,亦已連續17個月同比正增長。
三、科技:國家關注焦點。「國家希望加速『科技自主』,突破『卡脖子』,所以我覺得如半導體、芯片、雲服務、數據庫、辦公軟件和信息安全相關板塊都是接下來國家的焦點,任何刺激政策出台都可能受惠」。早於今年5月,中國已成立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公司」(簡稱「大基金三期」),以推動晶片產業發展,抗衡制裁,公司註冊資本達3440億人民幣,為歷來最大規模。
四、醫療大健康。此板塊較特別,因唯獨它不受任何政策影響,「老齡社會是大趨勢」,當中又以醫療設備最值得關注,事關類似傳統製造業,「我們中國製造業認第二都好難有人敢認第一」,有別於研發新藥,「成功研發就翻好幾倍,但一失敗就面臨破產」,醫療器械則相反,本身亦符合國策邏輯。
「港股這邊的互聯網、科技板塊估值不止『腰斬』,甚至是『腳趾斬』。」陳慶煒指出企業估值至今未完全修復,而接下來政策如何令一直以來的「通縮預期」變成「再通脹預期」則是估值能否完全修復的關鍵,「我預期未來一、兩年市場都是反反覆覆,有時好些,有時不行」﹝表三﹞。全球股市波譎雲詭,中港股市作為「政策市」佼佼者,能否「穩定軍心」,還看中央未來後著。
——節錄自11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